Popular science work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全国科学活动周的线下展示主场,全场人气最高的莫过于拥有智能机器人的展台,而机器人中人气最旺的则非那只四足仿生“机械警犬”莫属了。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是个案,而几乎所有出现展示智能机器人的场合,仿生机器人都是绝对的“流量明星”,关注度一点都不低于波士顿动力的“大黄狗”Spot。
这些“网红”机器人,会是智能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吗?或者说,这种极力模仿人类或动物的交互、动作的智能机器人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AI绝佳的应用场景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其越来越被公众寄予厚望,而基于AI的各种应用也早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一谈到AI,人们通常还是会先想到机器人和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应该是AI落的最佳的场景之一。”赛迪顾问智能制造研究中心总经理张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是人类在机械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集大成的体现,本身就能进行高精度的运转,非常符合AI技术的落地需求,AI只不过是让其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能力,变得更加聪明,从替代简单劳动力变为能够不断优化的执行者。
而随着“机器人代替人”理念的深入人心,则进一步助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文渊智库研究员王超表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随着AI与自动化机器人的深入结合,促进了两者进一步实现互惠共赢。“当前,机器人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产业,不管是工业型机器人还是服务型机器人,企业纷纷在这块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产业发展前景一直被看好。”
机器人因需求而“生”
或许正是企业及资本的涌入,产业的发展似乎也开始偏离初衷,炫酷的技术派成为主流,各类“网红”智能机器人产品也纷纷诞生。
“这是因为机器人在消费端的应用领域拓展之后,人们开始对于人型、仿真类机器人有了更多的执念。”张龙指出,其实机器人中的人是指能够拥有人一样思考和执行的能力,在具体的场景中,机器人的外形完全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定制。
“波士顿动力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凭借炫酷的动作演示俘获了业界与公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但缺少丰富的应用场景又让其看起来实用性有点不足。”王超认为,人类研发智能机器人的初衷,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这些需求最旺的场景多是一些高危工作环境和一些重复而繁重的生线岗位。
近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刊发文章指出,现在很难找到还没有见识过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人试验和测试的人,那些机器人可以干活、移动箱子、穿越崎岖的地形。但是,这些试验除了作为引发笑声和网络表情包的来源之外,很难有人知道它们有什么的实际用途。文章还重点提到并点赞了新进入局机器人产业的联想发布的晨星工业机器人,这一将重点放在产品实用性上的三代工业机器人一经推出,就受到业界广泛的关注。
王超认为,晨星机器人的设计理念遵循并重视实际应用,这可能是其比波士顿动力这种炫酷的产品更具吸引力的原因。“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正在经历一场迅速发展的数字化改造,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扩大在制造业中机器人的使用范围,这也正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机会。”
双导向驱动产业发展
目前来看,基于需求而生的应用型智能机器已经受到产业各界的关注,其在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型之路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认为,机器人发展到现在共经历三个发展历程,产业变化巨大但发展上一直遵循技术、应用场景和人机关系三个维度。“晨星工业机器人之所以受关注,也正是基于这些维度,在创新上更加重视人机协同和人自然示教。”
伴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机器人化的趋势,注重实用性的新进者,正在挑战专注于创新的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在机器人市场中的地位。
“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一定是技术与需求双向驱动。”张龙坦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渴望机器人可以干更多的事情,下游需求快速扩张,这也是现在很多服务机器人能够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从另一个侧面看,现在的机器人还远远达不到人类终极想象中的样子,就是因为各类技术还存在瓶颈,需要底层基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才能引领机器人行业的进一步爆发。”
来源: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