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轩,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博士后),2020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场景工程,智能车算法建模与测试,无人机仿生视觉感知,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建模等。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IEEE汇刊和国际权威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参与省部级/国家级项目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研究课题。入选“鹏城实验室博士后创新支持计划”,入选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评为2022年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现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车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认知与行为专委会副秘书长,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期刊编委。
科研成长经历
首先感谢中国科协和中国自动化学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一直关注和参与中国自动化学会举办的各类活动,例如:中国自动化大会、会士面对面、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菁英论坛、CAA云讲座、我和优博有个约会等。各类活动每次都有不同领域方向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给青年科研工作者带来最前沿的科学发展方向,并解答许多科学问题,推动了我的科学思想和科学信念不断进步。
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期间,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所学校“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北理工学子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在学校环境熏陶下,我意识到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心中有国家使我们在炎炎烈日下无数次收集数据,测试无人车、无人机的性能保持着孜孜不倦的精神。许多科研巨匠一直告诫着我们,作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矢志追求永恒的真理,也要心系国家、勠力同心,为中国的科研事业和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生信条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美国著名学者格拉德韦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万小时定律”,那就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得付出一万小时的艰辛努力。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只有保持钉子那样的钻劲、挤劲和拼劲,才能不断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取得进步和成绩。在我学习和工作的这些日子里,我一直不敢有丝毫懈怠。没有周末和假期一直是我的习惯,每天熬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饭,最难忘的日子要数深夜和同事、同学共同解决科研难题的瞬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在大量的时间投入中,我们才能把科研做精、做细、做深;只有以实验室为家,才能在对学术方向的专注中有所贡献、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