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及人工产业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人工智能大会于2019年5月2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虹桥)盛大召开,当日下午举办了三个专题论坛,其中,AI+智能制造专题论坛于同日下午两点开幕,七位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从智能制造、自主无人艇等方面进行了报告,并与会议代表充分交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应用与发展场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地平线自动驾驶的顶级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首先为大家作报告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了刘强,题目为“从虚拟机床到数字孪生的发展及实现”。报告主要分析了现代制造对数字加工过程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总结了在数控加工过程动力学数字化仿真优化、虚拟机床和虚拟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提出了智能数控机床及其数字孪生构建框架、基本问题和功能需求等,研究了曲面直接插补、多功能电流传感器、在机测量、数据接口、数字孪生建模等关键技术,开发了集成多种智能化功能的智能数控系统平台和数字孪生模型,通过数控加工实验进行了验证。
上海高校船舶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卫东的报告题目是“关于自主无人艇关键技术及其面临的挑战”。报告主要从无人艇具有机动灵活、隐蔽性好、使用成本低和无人员伤亡风险等各类优点出发,解释其成为海上救援、巡逻警戒、情报搜集、环境调查和反潜等任务的重要平台的原因。张主任首先介绍了无人艇不同于无人车、无人机和无人潜器等其他无人系统的特点,定义了基于关键功能的无人艇自主能力分级,然后从姿态控制、避障、目标追踪、编队和攻防博弈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技术的关键,介绍了近年的理论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最后,介绍上海交通大学IPAC团队在海上无人系统领域的工程工作,包括动力定位无人艇、空海立体协同搜救侦察和多船海上协同作业等。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欧阳劲松所长在题为“智能制造思考与建议”的报告中,从智能制造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开展工作等方面,介绍当前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分析探讨各国典型的智能制造参考模型与实现,分享对我国智能制造补齐信息化自动化短板、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西北工业大学程晖教授作了“关于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化发展思考”的报告,分析了高端制造装备发展的需求背景、发展趋势及其技术特征,详细分析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化发展的四维模型及其内涵,提出了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化相关技术基础及其集成应用的方案,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了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化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西安交通大学梅雪松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在数控机床制造中的应用”。梅教授介绍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介绍了几类典型的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的人工智能工业应用;提出了在数控机床批量制造过程中通过制造过程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实现批量化数控机床制造质量的管控;根据介绍几种数控机床的智能化途径,重点说明了如何利用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热误差的自动补偿,到达数控机床精度的提升技术途径。
上海交通大学的王贺升教授在题为“机器人视觉控制探讨”的报告中,探讨了机器人视觉控制的普及与应用,不同的行业对于机器人视觉控制的应用也都会根据环境和各类影响因素而变化。同时王教授也提出了,在机器人视觉控制领域发展所突破的一些难点。
最后为大家作报告的是地平线自动驾驶及AIOT技术与标准总监陈宏博士,报告题目是“赋能万物,AI时代的思考”。报告先对地平线公司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初期到现在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相关详细且有阶段性的描述。同时也从企业的角度结合相关国内外大数据与大家探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提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未来发展的三个隐忧:一是发展结构不合理,做底层研究比较少,应用研究比较多;二是过于依赖国外所谓开源系统,我相信这次华为事件对大家是一个最好的提醒,未来如果不能再使用更新的工具,我们怎么办?商业路径应用不明确,AI应用赋能万物,但是怎么赋能,很多人没有想清楚;三是专业人才,尤其是跨学科、跨界的人才非常缺乏,可能会成为企业应用AI的一个最大的障碍。
学会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