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第三期“钱学森国际杰出科学家系列讲座”在自动化所举行。讲座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本次讲座承办方邀请了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做题为“不确定性认知理论与模型”的报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研究员主持了报告。
李德毅院士针对“不确定性表示的数学基础”,“云模型及其数学性质”,“云模型应用”三个方面做了学术性的座谈,并在互动环节为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解答疑问,精彩的论述赢得了阵阵掌声。
首先,李院士介绍了他的新著作《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从而引出了自然语言中的不确定性。他介绍说,自然语言中的不确定性,本质上来源于人脑思维的不确定性。这非但没有妨碍反而更加便利了人们的使用和交流。人脑的思维过程从来不是纯数学的、纯定量的,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通过语言交互有了更富裕的理解空间和认知能力。上个世纪的确定性人工智能,建立了形形色色的比自然语言更精确、更严密的符号语言,与自然语言相比,它们过分地机械化和理想化了,缺少随机、模糊、混沌、分形以及不确定性。如果能让计算机不用精确、严密的符号语言“计算”,而直接利用自然语言来“思考”,这才是人工智能的方向。这也许就是Zadeh呼吁的“computing with words”的方向。
李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在云模型中,熵代表一个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熵越大粒度越大,可以用于粒度计算;同时,熵还表示在论域空间可以被定性概念接受的取值范围,即模糊度,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性的度量。云模型中的超熵是不确定性状态变化的度量,即熵的熵。云模型既反映代表定性概念值的样本出现的。随机性,又反映了隶属程度的不确定性,揭示了模糊性和随机性之间的关联。由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大量的随机现象都服从正态分布,正态云模型及其普遍适用性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最后,李院士介绍了他的团队正在研究的无人车,给大家做了精彩的图片和视频展示。
在互动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踊跃发言提问,李院士结合自身经历和感触,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掌声不断。讲座结束后,部分学生意犹未尽,纷纷上前向李院士请教。